【写作背景】
回击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错误是创作的直接因素。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喧闹的德国哲学界因无法解决实质问题而需要走出清算。
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实践活动的发展创造了主观条件。
【全书结构】
本书一共分为两卷八章。第一卷由一个序言和两个章节组成,主要是批判鲍威尔、施蒂娜、费尔巴哈等青年黑格尔派主要成员的哲学观点和系统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卷主要是批判“各种各样的先知”所代表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揭示这种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虚假之处及其产生的哲学基础。
【主要内容】
(1)系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本书初步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前提。
(2)系统批判费尔巴哈。
(3)彻底批判鲍威尔。
(4)全面批判施蒂娜。
(5)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者”。
【重要理论】
(1)社会分工理论。
(2)意识形态理论。
(3)市民社会理论。
(4)世界历史理论。
(5)共产主义理论。
【理论意义历史意义】
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正式诞生。
对宣扬共产主义理论起到积极的作用。
推动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哲学角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哲学,并将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彻底驱逐出去,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为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科学社会主义角度,。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实意义】
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思想武器。有利于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进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本书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坚持和确证,又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世界历史理论也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我们要以普遍交往为原则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思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原则遵循。
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方法指导。本书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全面系统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明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分工和私有制的消除是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条件。